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问界将发布新M7车型,华为“造车”窗口期还有多久? 正文

问界将发布新M7车型,华为“造车”窗口期还有多久?

来源:青苹果yy电视剧免费4800-搜狐百科   作者:休闲   时间:2023-09-25 10:36:50

AITO问界正在加快新车上市步伐 。造车华为终端9月10日宣布 ,问界为窗将于9月12日发布问界M7大五座新车。布新随着新车发布 ,型华AITO问界车型矩阵将囊括M5 、口期M5纯电版、多久M5智驾版 、造车M5纯电智驾版、问界为窗M7、布新M7大五座,型华AITO问界第四季度还拟发布M9。口期

AITO问界是多久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推出的品牌。当前问界销量与头部造车新势力有较大距离  ,造车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问界为窗代表,华为亟需证明问界的布新能力 。

8月  ,埃安 、理想 、蔚来 、深蓝等9家造车新势力销量均过万,AITO问界交付量则为5018辆 。

在问界销量不振情况下,华为汽车业务近期有更进取的迹象 。除加快新车上市外 ,今年6月,华为还受让21个“问界”商标 ,被业界解读为,华为将拥有问界商标主导权 ,未来问界或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统一品牌命名。7月,赛力斯汽车和华为成立的“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开始全面负责营销、销售 、交付 、服务 、渠道等业务端对端闭环管理,标志着双方合作加强 。而从下半年产品上看 ,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新M7和M9车型 。

问界销量承压

华为常务董事 、终端BG CEO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此前已透露M7新车型部分信息,据其微博介绍 ,该车型有3338mm车内空间和686L后备箱容积 ,余承东还重点提及新M7的安全属性。此外  ,年底全尺寸SUV问界M9也将上市。

新车上市对问界拉升销量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 ,问界销量一直面临压力。赛力斯产销数据显示,今年7 、8月赛力斯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5.69% 、67.52%,连累今年前8个月销量同比下降 。记者从赛力斯证券部了解到 ,其产销快报中,赛力斯汽车销量来源主要是问界 。


“第一季度汽车行业促销导致用户存在观望情绪  ,用户对M5智驾版将在第二季度发布的预期 ,对现有车型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赛力斯在上半年财报中如此解释公司销量下降原因。

AITO公众号今年也不再每月披露交付量。零散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AITO问界交付新车4585辆,5月交付5629辆 ,8月5018辆 ,还未有月交付过万的喜讯传出。对比去年 8月,问界交付量突破1万辆 ,10月达1.2万辆巅峰 。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行榜中,赛力斯销量5018辆,未排在20名内,落后于月销过万的造车新势力广汽埃安、理想 、蔚来、零跑、小鹏、哪吒 。

销量问题焦灼的同时,问界交付以来,赛力斯和华为还未在业绩上尝到甜头 。2022年 ,得益于M5、M7售价较高、销量增加,赛力斯营收同比翻倍 ,但因销售费用增大、投入研发增加等原因,亏损同比翻倍 ,达38.32亿元。今年上半年,赛力斯未扭亏 ,营收还同比下降11.14%。

车业务能给华为带来多大业绩增量也存疑  。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0.77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仅0.3% ,若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30亿美元计算,该业务还在亏损。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0亿元  ,相当于去年全年收入的一半,似乎也原地踏步。

能否把问界的销量带起来 ,为华为车业务树立一个标杆 ,余承东的压力不小。今年以来,余承东为问界频繁站台  ,其微博两次提及为M7新车型砸重金 ,称该车型“新增投入了1个亿全新升级内外饰”“花了5个亿全新升级打造” 。7月,余承东在与渠道商、供应商的交流会上为新M7预热 ,8月又现身成都车站宣传该车型 。

针对问界销量,余承东此前回应称,销量只是某一发展阶段的结果,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因经验不足和阅历不够,走了一些弯路,这时候更需发挥自身优势 ,要有定力,坚持做极致的产品。余承东透露,面对外部冲击,公司会加速改进,如今年在零售 、服务 、交付等领域优化  ,同时优化机制 ,增加门店暗访等手段 ,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

合作关系调整

今年以来 ,外界频繁猜测华为躬身入局造车,甚至还有华为车BU欲寻求独立等传言 。传言纷纷的根源,是华为车业务未带来明显增量且发展前景还未明晰。实际上,与华为合作最深的赛力斯外,不少车企正考量与华为的合作 ,合作关系经历调整 。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分为三类 ,分别是垂直零部件供应、HI(HuaweiInside)和华为智选,HI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华为智选模式由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造型设计 、营销 、用户体验等环节 。这三种模式合作深度由浅到深。

车企与科技厂商的合作中  ,“灵魂”在谁手上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对产品把控向来强势的华为 ,车企难免谨慎抉择。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下半场,利润也将逐渐向电子化 、智能化倾斜,整车厂对于与科技厂商的合作有所忌惮。

今年3月 ,广汽埃安AH8项目变更与华为的HI合作模式 ,改为零部件供应商模式,AH8将由埃安自主开发 。部分车企则做了两手准备 。今年4月  ,北汽极狐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从HI模式转变为智选车模式,与此同时 ,北汽着手自研 。8月底,北汽极狐考拉开启预售,这款车型定位为全球首款智能亲子车 。记者从北汽蓝谷证券部了解到 ,考拉与华为没有合作。此外,奇瑞、江淮与华为智选车均有合作 ,其中奇瑞与华为合作推出多款智能电动车型 ,奇瑞同时也在发展独立新能源品牌iCAR 。

华为清楚所面对的挑战 。在今年4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余承东坦言,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 ,国际巨头因某种原因也不会选,传统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这让华为面临很大的挑战 。

即便面临与车企合作关系的动态调整,在近几年华为强调现金流稳定 ,放弃重资产入局汽车生产的情况下 ,华为仍多次回应 ,否定独立造车的路径 。今年年初华为创始人 、CEO任正非发出决策公告 ,强调不能使用“华为”或“HUAWEI”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将“华为不造车”时限延长5年。

此情况下 ,在与车企有限的合作中,华为如何达成最大的效益 、达成最理想的商业化目标,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8月 ,有消息称华为对车BU业务进行战略调整,以减少非核心业务投入,把钱用在刀刃上。但对于这一消息 ,华为官方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

在商业战略上,在可预见的时间里 ,问界大概率仍将是华为车业务最重要的发力点。12日即将发布的新M7和M9 ,将成为下半年问界身上最大的关注点。

标签:

责任编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