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有了这么多舒适性的新配置,希望不是彩电在看不见的地方减配了 。
作者丨邓勇拓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靳鹏辉
“轿车是按摩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配置加上一个铁壳吗。多余”李书福一句“极简化”的冰箱调侃 ,人尽皆知。彩电
按以前的按摩造车理念,这句话笼统的配置说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对于一台家用轿车 ,多余除了最为核心的冰箱动力系统,那些和驾乘人员直接打交道的彩电关联性物件,不外乎就是按摩“轮子”、“沙发”和“铁壳”之类。配置
但是多余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当今的市场环境 ,可就有些“寒酸”了 。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曾经那些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花个一二十万买台家用车也可以轻松享有。另一方面,那些先进的科技和功能,也伴着生产成本的逐步实现普及。
因此,对于现在的车企来说 ,不堆料似乎都难和别人打招呼 。“别人四个座椅都有加热通风和按摩,为什么你家只有主副驾才配” ,“别人中控三个大屏幕 ,为什么你家只有一个” 。这样的对比 ,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之中尤为突出。
越来越“卷”的配置
毫不夸张的说 ,现在的新车早已不再是曾经那种带轮子的“沙发”,而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套居”。冰箱、彩电 、按摩椅,似乎成为中高端车型的豪华“三大件”,少一项可能都觉得差点意思。
事实上,如果对千禧年前后的BBA等豪华车型有了解的话,这些舒享型的配置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只不过 ,碍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 ,在体验上可能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和舒适。
例如 ,冰箱是给后排乘坐的老板们在签下一笔大单之后,可以愉悦的从中取出一瓶香槟而设计的。因此 ,为了配合这些大老板的身份,车载冰箱多出现在C级、D级等更高级别的行政级以及豪华级轿车。只是 ,放置在后排两个座椅之间的车载冰箱,会占据部分后备厢的空间,但对于这些老板们来说 ,恐怕也并不在乎。
同样,车载电视也早就成为豪华轿车的标配 。它们大多出现在前排头枕的后方,说起来有点像前几年为了提升出租车乘车环境而在头枕处增设的电视 ,只不过后者的大部分内容都被广告占据。当然,那时的电视无论是清晰度还是交互性,都无法和现在各种LCD、OLED屏幕相提并论 。
再说到按摩椅,那更是一绝。彼时 ,诸如S级、7系等D级豪华轿车的后排座椅是一种天花板级的存在,无论是包裹性还是支撑性都恰到好处,再配上座椅按摩 ,别提有多享受。并且 ,座椅通风和加热,也是必不可少的配置 。
以这三个为例 ,曾经需要动辄百万甚至几百万才能体验到的配置,如今在三十万级的车型中随处可见 。并且,冰箱放到了中央扶手箱的下方 ,更好拿好取 ,也不占空间;彩电变成了超级大屏 ,还支持语音、手势、触控等多种操控方式 ,不仅可以用手机投屏,还可以连接Switch ,里面还内置了多种娱乐app,堪比一个小型娱乐厅。
在按摩椅方面 ,副驾女王(参数丨图片)座椅、二排国王座椅,各种花里胡哨的名称 ,背后代表的各品牌对于自家座椅在舒适性方面的信心 。更有甚者,还打出了零重力座椅的口号,并且还严格按照国际宇航机构对于零重力座椅的定义进行开发。
当然,这些还不够的话 ,还可以“卷”数量。大冰箱、大彩电全车有一个可能就足够,零重力座椅绝对不行,智己LS7只给后排的老板座提供了“零重力”机会,深蓝S7可以让前排主副驾同享 。
不仅如此 ,像以前只在劳斯莱斯幻影这种千万级豪车身上见识过的电动闭合车门 ,如今在三十万级的极氪001就可以体验得到 。也许,极氪觉得还不过瘾 ,让二十万的极氪X也可以拥有,尽情享受豪华车的感觉。
品质 、实用和价格
有了硬件方面的革新,还得加上视听享受。于是乎,前有小鹏G9音乐厅级的座舱,后有飞凡F7的巴赫座舱,让车轮承载的从“居家空间”更是升级到了娱乐厅和音乐厅。
从消费者的角度,想必是并不排斥车企的这种“内卷” 。一方面,这样的相互竞争可以加速创新 ,让更多有新意的设计和想法能够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曾经那些“高不可攀”的豪华配置,在入门级车型上也能有出色的体验。
但是,在竞争过程中的产品内卷,决不是“乱卷”,对于任何越级性或是开创性的配置 ,我认为应该满足三个方面的基准 ,即是品质 、实用性 ,以及价格 。
首先,基于品质方面的考量 ,我就不太理解现在这些“会动”的屏幕。
自比亚迪拿出了可以旋转的中控屏之后 ,自主品牌新车的屏幕就像“着了魔”一般,开始朝着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方向“移动” ,有纵向伸缩 、有横向平移、有左右摇摆 ,还有上下翻折。
殊不知 ,这些屏幕变换着方向和角度在实用性方面有多大的作用,但考虑到“可移动”的屏幕并不是自主品牌的专长 ,参照此前采用可以将屏幕伸缩进中控台的奥迪 ,很明显这些能随意“挪腾”的屏幕,比那些正常放置的屏幕更加“脆弱” 。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这也是一大安全隐患 。
设计的基础是实用
同样基于实用性的角度 ,再讨论一个让我嗤之以鼻的设计,那就是现在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隐藏式门把手(当然,这在燃油车领域的设计中也已经变成了一大趋势) 。
对于为何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提到了降低风阻,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对于这些隐藏式的门把手 ,你在上车时,压根儿无从判断这门把手是否会弹开 ,什么时候弹开 ,又会朝哪边弹开 。
毫无疑问,这反而给上车的过程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这眼花缭乱的新车市场中 ,那些能及时弹出门把手,并且整个门把手都伸出,而不是那种一头翘起的方式 ,确实可以给个好评 。
但是 ,也有一些捉摸不透的逻辑,需要在门把手的合理范围内按一下,让把手在力的作用下翘起另一边 ,再拉动把手而开门 。这样复杂的动作堪比一套转体翻腾三周半抱膝的跳水运动 ,让人不多训练几次都难以找到优雅的姿势打开车门 。
还有些是压根儿不会弹开门把手,取而代之的是门把手形状的按钮,但在这细长状的门把手式样,按哪一头开门也需要深刻思考一番 。
仔细想想 ,似乎从没有新能源车企宣称过 ,隐藏式的门把手所能降低的风阻 ,对于续航的提升有多大的帮助 ,但从实用性的角度 ,反而给开门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要说开门 ,电动车门也显得有些“鸡肋”。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这些电动车门不能有效识别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 。
于是 ,你会经常碰到这些情形 :原本没有什么问题就能轻松上车的地方,却被电动车门的感应系统认为有障碍物 ,只留有一个狭窄的小缝;下车时 ,电动车门优雅地打开了车门 ,却没有注意到路旁“矮矮小小”的地桩,结果就是漂亮的车漆被永远留在了那些障碍物上,只剩自己在唉声叹息。
如果不习惯,当然也可以关掉车门这个充满“智慧”的自动开合功能 。但由于电动门所存在的电机,在关掉电动开合之后,每次自己开关车门都像举起一个杠铃般沉重,日常更需要多练练肱二头肌才能非常顺溜地打开或关闭车门 。
我实在是不太明白,这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小设计 ,难道是想把我“拒之门外”吗 。如果连最基本的开门工作都做不好,那在设计上真的是有些本末倒置 。
寻找价格的平衡点
不可否认 ,现在的新车配置实在是太高了 。那些非常舒适的零重力座椅、带有多种交互功能的屏幕 、以多颗激光雷达为硬件基础的ADAS系统,放在十年前的家用车,根本无法想象,更别提可以用二三十万的预算就能获得 。
但需要提醒的是,车企不是慈善家 ,任何新鲜事物也不会凭空出现 。这些高大上的舒适性配置 ,归根结底也都离不开钱 。
俗话说 ,羊毛出在羊身上 ,无论是电动门把手 、电动车门,还是冰箱、彩电、按摩椅,若想得到舒享体验 ,也最终得由消费者买单。并且随着配置的不断升级,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如此一来,如何平衡价格和配置,对于车企来说需要好好掂量一番。有些人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配置 ,只看重车辆的硬件素质和尺寸空间 ,因此希望有一个最低的价格;有些消费者则秉持“既要又要还要”的理念 ,配置拉满但也希望有一个最优的价格 。
为什么曾经日系品牌的车型有口皆碑 ,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可以用最优的价格买到拥有最好机械素质的座驾 。当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开始崛起 ,曾经想法“单纯”的用户突然发现,原来相同的价位还能享用这么多舒适性的体验 。
好的一面是,现在的新车配置越来越丰富 ,让汽车可以有更多角色,也提高了多场景之下的实用性 。但不要忘了 ,汽车的本质还是交通工具,与行进功能相关的成本应该被重点考量,并在市场中把额外配置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寻找一种价格的对称性。
当然 ,如果一个品牌真的有魄力,在新车型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补齐这些舒适性的配置,那消费者一定是举双手赞成 。
但是,它最好不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了成本方面的平衡,否则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
|邓勇拓|
问题不大 ,有车不怕。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T90 是不是奔腾的拯救者 ?
全固态电池
,“鸿沟”难跨
理想 ,再“狂”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