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不能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度”的3个理由,别把学校当企业 正文

不能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度”的3个理由,别把学校当企业

来源:青苹果yy电视剧免费4800-搜狐百科   作者:时尚   时间:2023-09-25 11:48:39

前些天参加一个饭局 ,不能别把席间一位对学校教育不满意的实行家长建议 :应该参考企业搞“末位淘汰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淘汰一批“水平低”的教师在职教师 ,这样不仅能让“低水平”教师离开工作岗位 ,末位也能激发教师群体的淘汰活力 。



1)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绩效考核制度 ,它主要是个当企指单位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再结合各个岗位的理由实际情况,设计一个考核指标体系 ,学校然后以这个指标体系对员工进行考核,不能别把依据考核结果把排在末位的实行员工淘汰掉 。

这种做法是教师比较残酷的  ,但很多人认为它有积极的末位一面,所以部分企业在明里或者暗里都存在类似的淘汰制度。“末位淘汰制”肯定有它的制度优点 ,它可以优化单位的人员结构,避免人浮于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

不过 ,实行“末位淘汰制”有一个前提,就是这种单位一般都是企业性质的单位。简单地讲,“末位淘汰制”适合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的种企业。如果在其他类型的单位  ,这种制度很难实行得下去。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我们没有办法把教师的所有行为全部量化 ,也很难制定一个客观合理的考核体系 。在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不仅不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带来许多问题 ,并且会让教育失去原来的味道 。

2)

我们不能把学校当成企业 ,不能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学校  ,这肯定会造成混乱。简单地讲 ,起码有3个理由不支持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度”。

第一,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 ,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或许可以减少管理成本,但学校绝对不是这样 ,因为学校涉及面太广 ,有教育教学 、科研培训,还有学生的认可度 ,家长的认可度等等。这里面有实的东西,也有虚的东西,学校方面没有能力将它们全部量化 。

可能有人会说 ,既然学校做不到 ,那就请第三方做 。由第三方参与制定规则不是不可以  ,只是第三方机构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校的情况 ,考核指标没办法做到科学合理 。

大家都知道 ,国内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 、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性是很大的 ,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校又有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第三方机构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体现出这种差异性吗?

再者 ,“末位淘汰机制”一旦形成 ,就意味着每年都会有教师离开学校,同时会有新人加入 ,这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

第二,会增加人力成本,同时降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在学校搞“末位淘汰”,是会增加人力成本的。这个人力成本既体现在制定规则上,因为要有大量的专业人士去调研 、去沟通、去协调、去策划,也体现在执行上 ,因为对教师进行考核也需要人力 ,要保证考核能正常进行 ,且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和资源保证考核流程的公正性。

另外 ,由于“末位淘汰制”属于强势管理,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所以会让教师的工作环境变得复杂 ,大家时刻处在紧绷状态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失业恐慌”情绪的笼罩下 ,同事之间 、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都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

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会因此消失殆尽 ,很多教师不再把教书当成事业,而只是当成一个“糊口的职业” 。并且学校会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火药桶 ,大家都在争都在抢 ,毕竟谁都不愿意丢掉饭碗  。

第三,会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

用企业那种“KPI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把排在末位的教师淘汰掉 ,这会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以这种方式去评价教师,就是把教育变成“考试 、升学” ,大家互相拼的就是考试成绩 、升学率,功利性非常强 ,而育人这一块就被忽略掉了 ,甚至没有多少人去做这件事情了 。

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就是培养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让他的身体健康 ,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是越来越功利的教育会毁了这一切。也就是说,如果硬生生推出“末位淘汰制”,会让教师和学生都变得没有灵魂,没有个性,没有梦想。我相信没有人希望教育走到那一步  。

今日话题:你觉得“教师末位淘汰制度”有实施的空间吗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标签:

责任编辑:娱乐